2025年1月18—20日,由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下文简称“语保工程”)湖北项目工作会议在黄石大冶圆满召开。大冶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成国胜,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语保工程湖北项目首席专家汪国胜,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车录彬、教授赵爱武、张道俊,以及来自湖北各高校的调查团队等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赵爱武教授主持。
会议开幕式上,成国胜致欢迎词,介绍了大冶的地理环境和方言文化。车录彬介绍了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方言调研团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他指出,语保工程对科学有效保护我国语言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学院将继续全力支持语保工作。汪国胜对2024年湖北语保的各项工作做了总结。2024年湖北项目团队出版了《中国语言资源集·湖北》和《湖北方言》,通过了“第一次全国汉语方言普查成果汇编·湖北”和“湖北口头文化的采录整理及数据库建设”专项的验收。同时他就2025年“湖北口头文化的采录整理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整改结项和成果打造提出了要求,制定了全面推进湖北方言深度调查项目的规划和步骤。
之后,各调查团队及课题负责人就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立项,国家财政支持的重大语言文化工程。该工程2016年起在全国全面铺开,按照《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汉语方言调查点总体规划(2015-2019年)》,湖北省共规划50个调查点,其中黄石地区包括黄石、大冶和阳新等三个调查点。我院赵爱武教授负责黄石地区的语保工作,组建的湖北师范大学语保团队成员包括张道俊教授、黄群建教授、周秋莲教授、马芝兰教授、王玲博士等。在项目调研过程中,黄芳、黄燕妮、罗殊芳、何艳芳、谢艳红等老师和一批研究生先后参与进来,为团队的工作提供了助力。
从2016年至今,湖北师范大学语保团队先后开展并完成了教育部国家语委下达的语保项目4项,包括黄石、大冶、阳新和罗田等四个县市的方言调查。2023年底《中国语言资源集·湖北》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赵爱武教授和张道俊教授参与撰写,承担了黄石、大冶、阳新三个点的编写与核校工作。赵爱武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国家语委项目《黄石口头文化的采录与整理》亦历经四年,采集黄石地区故事、歌谣、歇后语等口传文化资料达30万字,于2024年年底通过验收。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湖北师大团队积极开展方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团队负责人赵爱武教授在《方言》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方言研究的学术论文,其专著《罗田方言研究》先后获批湖北省后期资助项目和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2023年又获批湖北省高校社科重大项目《湖北三大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
语保工程湖北项目是我省贯彻《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湖北省文化强省的迫切需要。湖北师范大学语保团队积极参与进来,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为科学保护湖北地方方言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团队成员致力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影响了一大批研究生与本科生,方言调查与研究成为历届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要选题方向,取得了积极的教育教学成果,有效推动了学科建设与发展。(撰稿:赵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