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伟大新时代 科教新征程——文学院高层次人才热议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上所作报告

发布者:文学院发布时间:2022-10-18浏览次数:243


20221016日上午10时,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文学院全体党员、师生通过电视、网络直播、收音等方式收看收听了开幕会盛况,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报告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开幕结束后,学院以教授、副教授和博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热议报告精神,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副院长王成(副教授、博士)表示

党的二十大必定会在全社会营造爱党爱国、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创新创造潜能,对此,我无比振奋,备受鼓舞。作为一名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者,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岗位,一方面,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稳讲台;另一方面,我将进一步把科学研究扎根于中华大地之上,做有温度、接地气的科学研究,始终坚持“四个认同”,立德树人。我也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以三尺讲台为舞台,积极思索与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奋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我来文学院的第十一个年头,在这十年里,我深感文学院变化巨大。在学校、学院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2010年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获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湖北省一级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2021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成果!作为一名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我将始终坚持“厚德博学、明辨笃行”的院训,培养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四有”好老师,为文学院增博点、强特色、重内涵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与广告学专业教师刘建勋(高级记者、博士)认为:

从科研工作者角度出发,党的二十大精神,必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四十年恢宏发展的高度浓缩。中国的伟大成就,在世界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中国如此成功的国家故事,全世界都难以复制。中国的成功有许多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造出的珍贵民族精神特质和性格倾向,这是西方文化无法与中国相较的。

我最关注的有两件事:一是中国的发展,二是中国新闻生态的发展。相信中华民族的巨大潜力在今后几十年间会持续发挥作用,将创造出远超过盛唐文化的大时代。我也相信照着目前的方向,中国新闻事业会大放光彩的。学校以后十年、二十年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尤其有科研兴趣的年轻人来念书,这个是值得期待的事情。我相信,学校好好地利用这个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人才。

近十年来,中国新闻环境的发展变化与国家命运、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受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将媒体融合推向高潮,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有着通达社情民意、传递主流声音、实现党心民意同频共振的重要意义,更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在新形势下,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新闻教育者,都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将重点放在学习研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新闻观的重要内容上来。

古代文学专业教师李洪亮(副教授、博士)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读之,振聋发聩,这一论断如洪钟大吕,绕耳不绝。确实,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要围绕这一根本宗旨来进行。有了这一崇高的使命,我们的工作有意义,我们也会真切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研、科研水平,教研、科研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我们一方面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教研、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一名让党、让国家、让学生满意的人民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春风化雨、滋润人心的工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潜移默化中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师范类高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注重自己品行的锤炼、学识的提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言行、学识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为国家建设和地方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师杨文军(副教授、博士)说

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这是我对报告的重要体会。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国外部分媒体声称,中国未来十年将不会实行改革开放。对此,我想的是,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基本国策,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动摇过,二十大怎么可能轻易改变这一国策呢?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确信。果然,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仍然将“改革开放”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的第四部分说:“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这就让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祝福祖国,希望明天会更好!

古代汉语专业教师祝永新(讲师、博士布依族)认为:

党的二十大是我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大盛会,举世瞩目。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政治、经济、国防、教育、科技文化、生态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使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富起来,还变得强起来。人民生活安定富裕国家国际地位蒸蒸日上,这些所有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十年来我深切感到国家教育事业与文化事业在飞速发展,各项政策制度愈加科学,实事求是。近十年,国家的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即使在新冠疫情流行的这几年,教育经费也未因经济波动而受到影响,这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的深刻体现!这些年,高校基建投入增加、教育条件不断改善、贫困生奖助学金覆盖面持续扩大、教育信息化卓有成效,种种成绩都在证明:报告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论述,绝非空话,而是党和国家向人民群众切实践行的庄严承诺!我庆幸身处于这个新时代,感谢党和国家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这样好的条件保障。今后我将继续听党话、跟党走,以报告精神为指南针,在教师岗位、科研岗位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张怡天(讲师、博士,女)表示

今天,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共有十五个部分,对于一名高校教师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一部分。要做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些战略的提出对于高校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打了一针强心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高校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站好讲台,保障教学效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科研工作者富有创新精神,将科研成果投入实际应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肯定了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在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应该不负众望、砥砺前行。

生活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部分,我深有感触。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物质文化日益丰富。楼房、电脑、小汽车,不再是奢侈品。人们在闲暇时间可以逛商场、看电影,进行各类运动,选择越来越多。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好,沥青路、高架桥、地铁、有轨电车等交通设施,博物馆、文体中心、图书馆等文卫场所,商场、步行街、公园等娱乐休闲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国家努力建设的结果,是时代的福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品质,但在享受的同时更应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努力让个人与集体形成永动的良性循环。

传媒专业教师陈欢(副教授、博士,女)认为

观看整个开幕式,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我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次目标清晰、充满自信、奋发自强的大会。

报告既肯定了过去十年,在党的带领下,我国人民做出的卓越成就,也提出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我们共同的努力目标:那就是坚定不移在党的带领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也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拓创新,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我们不仅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是明确提出,从现在起,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向着下一个百年目标奋进,带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讯员:祝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