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为纪念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章黄学派”著名学者陆宗达先生诞辰120周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陆宗达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传统语言学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湖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祝永新博士,古籍研究所研究员、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凡博士受邀参会,并分别作主题发言,展现了我院在传统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本次研讨会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传统语言学的理论传承、方法创新及跨学科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陆宗达先生作为“章黄学派”的重要传人,其治学理念与学术成就对当代语言学研究具有深远影响,此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对先生学术精神的致敬,也为学界搭建了交流前沿成果的平台。本次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为大会致辞,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董琨、中国训诂学会会长王云路等作大会发言。
会上,祝永新博士以《论古汉语研究中出土文献学与传统语言学互不融合之弊端》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当前古汉语研究存在“出土文献学”与“传统语言学”割裂的现象,二者在材料运用、方法论及理论建构上缺乏有效对话,导致研究碎片化。他呼吁学界建立“双向互动”的研究范式,充分挖掘出土文献的语料价值,同时以传统语言学理论为根基,推动古汉语研究的整体性突破。该报告引发同组学者的热烈讨论,被认为是“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反思”。
李凡博士的发言聚焦出土简帛与先秦文献研究,其论文《张家山汉简“强足以此閒”考——兼谈〈盗跖〉成篇与流传问题》以新出汉简材料为切入点,结合传世文献,对《庄子·盗跖》篇的成篇年代、文本流传及思想内涵提出新见。他通过考释“强足以此閒”的语义关联,论证了该篇与战国中后期黄老学派的学术联系,为先秦诸子文献的源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该成果得到同组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其“体现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的研究优势”。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期致力于传统语言学的传承与创新,高度重视支持学术研究与交流工作,依托“语言学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及出土文献研究领域形成特色方向。此次两位教师受邀参会并作主题报告,彰显了学院在语言学界的学术地位,也为推动传统语言学的现代转型贡献了“湖师力量”。
据悉,学院未来将持续深化与国内顶尖研究机构的合作,鼓励青年学者立足经典、关注前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语言学理论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